袭警罪的定罪需同时满足主体、客观行为、主观故意及职务合法性四个要件,具体标准如下:
1. 主体要件:刑事责任能力要求
需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,即年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的个人。单位或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构成此罪主体。
2. 客观行为:暴力袭击与职务执行的关联性
暴力行为界定:需实施殴打、捆绑、使用凶器(如枪支、管制刀具)或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有形暴力,对警察人身安全形成直接威胁。
职务合法性要求:警察必须处于依法执行职务过程中,如巡逻、执法检查、案件处置等。若警察未执行职务或执行行为违法(如滥用职权),则不构成本罪。
3. 主观故意:明知身份与行为后果
行为人需明知对方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,仍故意实施暴力袭击。过失行为(如误将警察当作普通人员)或未意识到对方执行职务的,不构成袭警罪。
4. 排除情形:非暴力或合法对抗
仅以口头辱骂、肢体轻微接触(如推搡未造成威胁)等非暴力方式抗议,不认定为“暴力袭击”。
对警察违法执行职务的合法反抗行为(如正当防卫),需结合具体情节判断,可能不构成犯罪。
喝醉袭警构成袭警罪,一般的判刑标准如下:
一般情形: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规定,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例如,在一些案例中,犯罪嫌疑人只是对警察进行了轻微的推搡、拉扯等行为,未造成明显伤害后果,可能会被判处拘役或者管制。
严重情形:如果使用枪支、管制刀具,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,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比如,犯罪嫌疑人持刀袭击警察,或者驾驶车辆故意冲撞警察等,即使未造成警察重伤或死亡的后果,也会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。
如果袭警行为造成民警重伤、死亡等更严重后果,按照故意伤害罪、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。醉酒的人实施袭警犯罪行为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同时,若犯罪嫌疑人具有自首、立功、坦白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,或者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,也可作为酌定从宽处罚的情节考虑。
云律服务助手